6月2日,《農田水利條例》正式公布,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,對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出新的要求。
《條例》全面明確了我國農田水利規劃的總體發展思路、任務,更提出加強農業用水管理,推進農業水價改革,鼓勵推廣應用噴灌、微灌、水肥一體化和管道輸水灌溉、渠道防滲輸水灌溉等節水灌溉技術。科學灌溉是現代農業文明的注腳,《條例》的發布再次將設施農業、節水農業推到聚光燈下。
有償使用刺激節水農業
日前,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在對《條例》做出解讀時提出:“我國在占耕地面積一半的灌溉農田上,生產了占全國總量約75%的糧食和90%以上的經濟作物,農田水利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、促進現代農業發展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。近年來,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組織難、投勞難、管理難等問題凸顯。農業節水發展相對滯后,無序用水、大水漫灌、計量設施不完善等情況在一些地區比較突出,用水管理是農田水利的重要環節?!?/span>
《條例》在總則中將節約用水作為有關單位和個人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、經營和運行維護中的一項重要義務。同時規定農田灌溉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,各地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制定并公布農作物灌溉用水定額,并明確農田灌溉用水應當合理確定水價,實行有償使用、計量收費,通過市場機制和水價政策促進農業節水。
《條例》中關于 “農田灌溉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”、“農田灌溉用水合理確定水價,實行有償使用、計量收費”的表述無疑對大水漫灌等落后灌溉模式敲響了警鐘。行業認為,隨著我國對于農業用水管理趨嚴,農業水價或將趨漲,農業節水將成為灌溉的重要考慮因素,從而推進我國節水農業的發展?!稐l例》在拉動節水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將為相關農資產品提供巨大機遇。”
水肥一體化離農民近了
在設施農業中,肥藥同施、精細投放能有效減少農資產品用量和成本,同時節約水資源。微灌等高效節水農業的發展,能提升灌溉效率,實現作物的精細化管理,有利于產量提升。因此,國家近年來不斷出臺政策加大對于節水農業發展的扶持。《條例》明確強調國家鼓勵推廣應用噴灌、微灌、水肥一體化和管道輸水灌溉、渠道防滲輸水灌溉等節水灌溉技術,勢必會拉近農業從業者與水肥一體化的“空間距離”和“心理距離”。
《條例》涉及范圍有多廣?“十三五”規劃指出,到2020年,我國將確保建成高標準農田8億畝、力爭10億畝,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,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。如果說灌溉設施是農業的骨骼,水資源是農業的血液,那么化肥、農藥無疑是其成長必需的營養。節水農業設施先行,隨之而來的則是水溶肥行業的巨大商機。
灌溉升級需要因地制宜
當前中國農業灌溉存在諸多問題,而主要困擾農資企業的,一是整體水平低,二是兩極分化嚴重。對于《條例》中提出的“采取財政補助等方式鼓勵購買節水灌溉設備”,河南南陽市陽豐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慶甫表示:“設施農業的發展需要政策的帶動,一方面是資金的投入,另一方面則是節水意識的普及。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用水習慣是提高節水農業發展的著力點?!?/span>
此外,發展節水農業,不只需要資金的支持和組織,還需要技術的更新以及標準的制定推廣。比如灌溉系統粗糙落后,就會影響施肥效果,造成水和肥的浪費。理論上精細化施肥可以提高一倍施肥利用率,如果設備達不到標準,結果就不同。
您好,歡迎蒞臨潤農節水灌溉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